一、包組一項目名稱:沈陽市年度森林資源管理督導與森林草原調查工作-林草部分
二、預算金額:共計***萬元
三、項目概況:*.開展沈陽市森林督查工作,查清建設項目使用(毀壞)林地、土地整理和毀林開墾等違法使用林地,以及違法采伐(毀壞)林木情況,對嚴厲打擊違法破壞森林資源行為、持續保持打擊毀林高壓態勢、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保障森林生態安全有重要意義;*.開展沈陽市林草調查監測工作,掌握全市林草資源現狀和變化情況,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支撐林草資源保護管理的必然要求;*.開展沈陽市跡地更新監測工作,是確保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利用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有效加快林木采伐審批、跡地更新數據、林地占補平衡更新、臨時使用林地更新和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的互聯互通,推進跡地更新、林地占補平衡更新、臨時使用林地更新情況“落地上圖”,滿足審批快捷高效、監管實時有效的管理要求。
四、包組屬性:服務
五、評分標準:綜合評分
六、履約期限:合同簽訂后*年內完工
七、履約地點:沈陽市行政區域內采購人指定地點
八、維保期(質保期):*年(從項目驗收合格之日算起)
九、技術規格等標準
*、工作內容
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要求,開展本項工作,結合沈陽市林草資源變化的空間分布、主要林分因子和管理屬性變化信息,協同開展森林督查、林草調查監測以及跡地更新監測等工作,實現共用一套遙感數據,一次判讀區劃,一次驗證核實,一次現地復核。通過收集更新年度內林地范圍、地類、林相和管理屬性等變化資料,應用前后期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遙感判讀區劃、核對檔案資料、實地驗證等方法,按年度更新林草資源情況,及時掌握林草資源保護利用現狀及其消長變化,及時發現破壞森林資源問題并移交相關部門依法查處,構建破壞森林資源案件數據庫,推進林草資源常態化、動態化、規范化管理,為林草資源保護管理及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森林督查。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開展****年森林督查工作的通知》(林資發〔****〕**號)等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為全面加強我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持續保持打擊毀林高壓態勢,開展森林督查工作。以遙感判讀變化圖斑為線索,依據上一年度林草濕圖斑監測成果、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森林資源檔案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內業核實,并結合必要的現地調查核實,查清所有圖斑變化原因,重點查清建設項目使用(毀壞)林地、土地整理和毀林開墾等違法使用林地,以及違法采伐(毀壞)林木情況,建立森林督查數據庫。
a.外業調查。現場調查核實國家判讀的疑似圖斑變化原因等情況,拍攝現地照片,重點查清違法使用林地、違法采伐林木情況。預估圖斑面積****公頃。
b.內業整理。完善國家判讀的疑似圖斑自查信息,上傳相關佐證資料,核實森林督查圖斑違法情況。同時對森林督查圖斑進行邏輯質檢,根據有關資料,檢查判斷前期地類、現狀地類、核實變化原因、項目用途及使用林地情況等各項森林督查核實因子與佐證材料是否相符。預估面積****公頃。
c.數據統計分析。根據森林督查數據填報情況,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形成統計分析等成果資料。
d.成果整理。建立森林督查數據庫,并同步提交至《國家林草資源智慧管理平臺》。編寫森林督查自查報告。
(*)林草調查監測。根據《國家和林業草原局辦公室關于常態化開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的通知》(辦資字〔****〕**號)等文件,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支撐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林長制督查考核、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要求開展林草調查監測工作。以上一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本底,對接最新林草濕荒圖斑,形成林草生態綜合監測的圖斑監測底圖;以圖斑為單元,統一開展基于遙感技術和驗證核實的全覆蓋監測,獲取林草濕荒各類面積、分布變化數據,建立林草濕荒調查監測數據庫,分析評價林草濕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結構、功能、保護利用和林草生態、土地退化狀況及其變化情況。
a.前期數據處理。根據兩期遙感影像的特征變化情況,內業提取變化圖斑。結合有關業務管理資料判定林地、草地變化原因類型,填報部分屬性因子,修改完善和補充區劃變化圖斑的邊界。
b.外業調查。通過開展外業調查,現地核實林草圖斑變化情況,記錄圖斑變化類型、地類、管理和自然屬性等變化情況。對需舉證的圖斑地塊拍攝包含圖斑坐標、拍攝時間的實地照片。預計面積****公頃。
c.數據更新。結合資料和外業調查信息核實林草資源變化原因、現狀地類等屬性因子信息,核實各項屬性因子,完成數據更新。對變化核實圖斑進行重疊、多部件、細碎等圖形錯誤進行檢查,對屬性數據的完整性和邏輯性進行檢查,對變化核實圖斑進行規整,對變化核實圖斑進行編輯處理,更新數據結果。預估面積****公頃。
d.成果整理。數據更新完成后,逐級上報至省林草局,經省級初審通過后,將成果數據等提交至平臺國家成果更新庫。主要包括林草變化判讀數據庫、林草變化圖斑核實數據庫、林草圖斑更新數據庫等。編制統計表以及報告等文字成果。
(*)跡地更新監測。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深入推進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林資規〔****〕*號)《遼寧省林業廳關于進一步依法加強跡地更新管理工作的通知》(遼林字〔****〕**號)《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林工字〔****〕***號)《沈陽市林地建設保護條例》等文件要求,為加快林木采伐審批數據和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的互聯互通,方便林農和企業申請采伐,滿足審批快捷高效、監管實時有效的管理要求,開展跡地更新監測工作,推進跡地更新、林地占補平衡更新、臨時使用林地更新 “落地上圖”,對更新情況進行檢查驗收。
①跡地更新監測。
a.前期準備。根據沈陽市實際情況,收集采伐許可證、采伐作業設計等資料進行預處理與落位上圖。
b.外業核查。沈陽市****年度跡地核查約***公頃,核查伐后更新造林面積、樹種、成活率等情況。
c.數據維護與統計分析。匯總數據進行維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d.數據入庫及成果制作與分析。建立數據庫,分析跡地更新等情況,為林業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②林地占補平衡地塊調查。
a.資料收集整理。收集占補平衡承諾函、占補地塊信息等資料,進行數據預處理。
b.現場調查。現場調查是否按照要求補劃到位,新增林地面積是否能夠填補林地減少面積,使林地面積達到動態平衡,預計***公頃。
c.成果制作與分析。建立數據庫,分析林地占補等情況,確保林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③臨時使用林地調查。
a.資料收集整理。收集臨時使用林地審批許可、卷宗等資料,進行預處理。
b.現場調查。現場調查臨時使用林地現狀及到期恢復等情況,預計**公頃。
c.成果制作與分析。建立數據庫,分析臨時使用林地利用情況,為加強監管提供數據支持。
*、數學基準
(*)平面系統:****國家大地坐標系。
(*)高程基準:****高程基準。
(*)投 影:高斯克呂格投影,按*°分帶,中央子午線***°。
*、主要技術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年森林督查技術方案》;
(*)《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技術方案》;
(*)《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技術規程(試行)》;
(*)《遼寧省****年林草濕圖斑監測技術方案》;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
(**)《沈陽市森林采伐跡地更新管理辦法》(試行)(沈林發〔****〕**號);
(**)《林地分類》(LY/T ****-****);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分類標準》;
(**)《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GB/T *****-****);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技術規程》(GB/T *****-****);
(**)《全國營造林綜合核查技術規程》(LY/T ****-****);
(**)《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
(**)《森林資源調查衛星遙感影像圖制作技術規程》(LY/T ****-****);
(**)《林地變更調查技術規程》(LY/T ****-****);
(**)《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監理實施辦法》(LY/T ****-****);
(**)《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林地落界技術規程》(LY/T ****-****)。
十、資格條件
*.本項目不允許聯合體投標;
*.投標人需具有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丙級或以上資質;
*.本項目專門面向中小企業。
十一、付款方式及條件:
*.付款方式:支付合同價款的 ***%。
*.付款條件:項目成果通過專家驗收或經局業務會議審定,并匯交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