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福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征求《福州市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送審稿)》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動建材產品減量化使用。精準使用建筑材料,減量使用高碳建材產品。加快推廣建筑陶瓷產品薄型化、輕質化...
5月20日,福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征求《福州市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送審稿)》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動建材產品減量化使用。精準使用建筑材料,減量使用高碳建材產品。加快推廣建筑陶瓷產品薄型化、輕質化。開發低能耗制備與施工技術,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力度,減少混凝土的用量,推動建筑節材。加快發展新型低碳膠凝材料,鼓勵固碳礦物材料和全固廢免燒新型膠凝材料的研發。
《福州市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送審稿)》
建材行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為扎實推進我市建材行業碳達峰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福建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福建省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福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若干措施》,結合《福州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圍繞建材行業碳達峰總體目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為關鍵,以低碳技術創新為動力,全面加快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
(二)工作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企業在碳達峰過程中的市場主體作用,政府做好引導和政策環境建設,通過構建以碳減排為導向的政策體系,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節能降碳積極性。
節約優先,源頭發力。堅持節約為先,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從源頭實施原料替代和能源替代,促進建材行業與冶金、化工等其他行業的循環鏈接耦合和協同發展,持續降低能源資源消耗與碳排放強度。
創新驅動,技術引領。堅持科技創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建材行業的應用,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加快綠色低碳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以創新驅動建材行業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
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以陶瓷行業作為建材行業降碳重點領域,推動其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在此基礎上,將成熟的經驗在其他領域推廣實施,促進建材行業整體實現碳達峰目標。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建材行業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建材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到2025年底,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總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產能比例超過30%。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原料和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確保全行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總量控制
鼓勵低效產能退出。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國家有關政策,依法淘汰落后工藝、裝備,引導能耗高、排放大的低效產能有序退出。推動陶瓷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淘汰100萬平方米/年(不含)以下的建筑陶瓷、20萬件/年(不含)以下衛生陶瓷生產線,鼓勵“三低一高”(畝產稅收低、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低、能源消耗高)的建筑陶瓷企業主動關停或轉產轉型。鼓勵建材企業開展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優化生產資源配置和行業空間布局,探索市場化、法治化產能退出機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嚴控新增過剩產能。嚴格落實國家關于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建、擴建項目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升級。加強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管理,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鏈領域,著力招引實施產出高資源消耗小的項目。(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二)推動原料替代
加快實施原料降碳技術。加快陶瓷行業原料替代,推廣污泥等固廢對陶瓷原料的替代,開發適用于污泥原料配方的干法制粉、干壓成型的新生產工藝。(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支持企業推進循環經濟,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生態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可消納固體廢棄物的品種。提高礦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高嶺土和瓷石尾礦等工業廢渣在陶瓷行業的綜合利用。提高新型墻體材料行業協同處置污泥、建筑垃圾等廢棄物水平。(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推動建材產品減量化使用。精準使用建筑材料,減量使用高碳建材產品。加快推廣建筑陶瓷產品薄型化、輕質化。開發低能耗制備與施工技術,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力度,減少混凝土的用量,推動建筑節材。加快發展新型低碳膠凝材料,鼓勵固碳礦物材料和全固廢免燒新型膠凝材料的研發。(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工信局、科技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促進產業間循環鏈接。以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需求為導向,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推進建筑業與建材行業深入融合協同發展。(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工信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三)轉換用能結構
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支持生物質燃料等可燃廢棄物替代燃煤,推動替代燃料高熱值、低成本、標準化預處理。完善農林廢棄物規模化回收、垃圾源頭分類等上游產業鏈配套,形成供給充足穩定的衍生燃料制造新業態,提升陶瓷等行業燃煤替代率。(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快清潔綠色能源應用,鼓勵建材企業參與綠電交易,促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不斷提高平板玻璃、陶瓷、混凝土制品等行業天然氣和電的使用比例。引導建材企業積極采用太陽能、氫能等可再生綠色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推進建陶行業煤氣發生爐改造,深化閩清建陶行業“煤改氣”“煤改電”,提高綠色能源使用比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導企業建立能源管理制度,支持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實現能效優化調控。嚴格執行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加強現有生產線節能監察和新建項目節能審查。推行節能診斷服務,以重點用能企業為重點,持續深化陶瓷窯爐的節能減排,選擇合適的窯爐和結構,推廣錕道窯使用;選擇合適的保溫材料;采用富氧燃燒、微波燒結、自控燒成等先進的燒成技術;提高窯爐余熱的利用率,將余熱回收集中用于干燥、加熱燃燒空氣等。鼓勵重點用能企業積極申報能效領跑者,樹立建材行業能效標桿,推進企業能效對標達標。(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四)加快技術創新
引導企業實施技術升級改造。推動建材企業優先采用國家綠色低碳技術目錄中的技術,以綠色化、智能化、超低排放為方向實現技術升級,加快成熟工藝普及推廣。引導陶瓷、平板玻璃等重點領域的企業,積極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升行業技術裝備水平。推動企業圍繞提升生產線各系統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降低單位產品能耗,開展智能化系統技術改造,實施設備更新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推動建筑陶瓷、玻璃行業密爐節能改造。鼓勵陶瓷行業應用窯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窯爐燒嘴節能技術、窯爐保溫層更新、窯爐內壁涂層等先進技術實施節能改造;鼓勵玻璃行業采用窯爐余熱發電煙氣余熱再利用、退火窯余熱回收利用技術實施節能改造。(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培育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示范。著力培育一批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開展近零碳排放、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氫能等項目示范,實現窯爐碳捕集、封存利用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在智慧車載玻璃領域推動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科研院所和福耀玻璃、新福興玻璃、瑞玻玻璃等企業,加強智慧玻璃、光伏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發推廣。(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五)推行綠色制造
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開展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發展高性能復合材料、裝配式建筑部品等新興建材產業,推動綠色混凝土制品在風電塔筒和光伏基座等領域的應用。支持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制造,形成綠色供應鏈,推進行業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提高玻璃產品深加工比例,推動光伏玻璃等深加工產品生產。(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住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加快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材,培育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鼓勵建材企業申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推動綠色建材成為市場主流產品。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城市建設,打造宜居綠色低碳城市。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提升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綠色建材,特別是節能玻璃、新型保溫材料、新型墻體材料的比例,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筑全面推廣綠色建材。(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統籌落實
各有關部門按照本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組織抓好落實,強化上下聯動、部門協調和政策協同,強化分析研判和督促落實,增強方案的執行效力。加強各類媒體、公益組織輿論引導,宣傳綠色建材政策法規、典型案例、先進低碳技術。大型建材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結合自身實際,明確碳達峰碳減排時間表和路線圖,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逐年降低碳排放強度,加快低碳轉型升級。(市工信局、發改委、生態環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二)加大政策支持
嚴格落實國家玻璃產能置換政策,落實國家、省市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優惠政策。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加大綠色建材采購力度。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建材企業碳減排項目和技術、綠色建材消費等提供融資支持。(市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建局、稅務局、銀保監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三)健全標準體系
企業在嚴格執行現有各項標準要求基礎上,要逐步以國內、國際先進能耗、環保、質量水平為標桿開展對標達標,充分發揮標準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鼓勵玻璃、陶瓷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的節能降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建材行業標準體系。引導企業建立能耗和碳排放監測與評價體系,開展能耗和碳排放核算、核查和自評價、第三方評價工作。加強碳計量技術研究和應用,建立完善碳排放計量體系。(市工信局、發改委、統計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四)營造良好環境
健全建材企業碳排放報告和信息披露制度,推動企業碳排放信息公開。鼓勵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主體聯合建設陶瓷行業碳達峰碳減排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碳計算、碳排放管理等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建材行業碳排放統計監測核算能力。鼓勵企業組織實施碳減排,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意識,為建材行業碳達峰營造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教育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落實)
資訊編輯:羅瑩 021-26093550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躍進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