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發布
1月10日,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6年,綠色建材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2024-2026年年均增長10%以上。總計培育30個以上特色產業集群,建設50項以上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政府采購政策實施城市不少于100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達到12000張,綠色建材引領建材高質量發展、保障建筑品質提升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出臺,加大落后水泥產能淘汰
2023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公布第7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體系。各地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制訂具體措施,合理引導投資方向,鼓勵和支持發展先進生產能力,依法依規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臺泥集團加速布局,收購多家水泥公司股份
3月7日,臺泥集團宣布完成擴大投資歐洲低碳水泥相關交割程序,總金額6.21億歐元;其中土耳其增加20%、葡萄牙增加60%持股后,共持有“土耳其資產之合資公司”60%、葡萄牙Cimpor水泥公司100%股份,正式成為歐洲低碳水泥的主要供貨商之一。
四、中國水泥協會倡議努力推動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
4月7日,中國水泥協會發布:《堅定信心,自律自強,努力推動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倡議書。倡議書中提到:一、認清形勢,全力以赴穩增長。二、自律自強,樹立行業價值觀。三、推進去產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五、加強國際合作,有序開拓國際市場。六、切實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協會組織協調作用。
五、浙江省水泥協會組織召開浙江省水泥行業質量工作會議
5月28日,由浙江省水泥協會組織召開的浙江省水泥行業質量工作會議在浙江百瑞運河大飯店召開。浙江省水泥協會會長姚季鑫、浙江省水泥協會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海榮、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副處長劉樂雄、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質量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水泥產品審查部主任郭利、中國國檢檢測室控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主任包東風、浙江省水泥協會技術顧問楊志芳出席本次大會。百年建筑網受邀參與。
六、GB 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正式發布
GB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于2024年6月1日起實施。新國標利于提高水泥熟料利用率,能緩解熟料產能過剩壓力;新國標進一步推動固廢材料利用,促進水泥行業的綠色發展;新國標對水泥組分加大監管力度,提高水泥的質量和穩定性;新國標將加速水泥行業優勝劣汰,促進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
七、華新、冀東等入選2023年度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
7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2023年度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其中,華新水泥(道縣)有限公司、華新水泥(黃石)有限公司、吳忠賽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冀東海天水泥聞喜有限責任公司入選。
八、多措并施推進水泥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8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明確水泥行業的主要目標:2023—2024年,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超過15%,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會議強調,推進實施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是推動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助力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多項政策推動水泥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九、最新水泥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發布
10月31日,工信部修訂印發《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24年本)》,修訂的主要內容:一是加嚴水泥置換要求,二是完善產能核定方式,三是實施地區差異管理,四是簡化跨地區產能轉出程序,五是加強與能效環保政策協同。《實施辦法》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十、2024年全國水泥產量同比下降9.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水泥產量為1.55億噸,同比下降2.0%;1-12月水泥產量為18.25億噸,同比下降9.5%。從分省市數據來看,1-12月,廣東以產量13074.16萬噸位列第一,江蘇產量12858.92萬噸排在第二,安徽產量12211.28萬噸排在第三。
資訊編輯:江元林 021-26094532 資訊監督:湯浛溟 021-26093760 資訊投訴:陳躍進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