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發改委聯合召開《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布會。
央廣網記者:我們關注到,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將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作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重點任務之一。請問“十四五”以來江西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小永:工業是用能和碳排放大戶,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對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意義重大。“十四五”以來,我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的綠色含量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制造業高耗能行業用能占比穩定在50%左右,鋰電池等“新三樣”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二是能源資源利用水平提升,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9.5%,優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廢鋼鐵年均利用量超1000萬噸,制造業一般固廢綜合利用率超90%。三是綠色標桿培育能力提升,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13家,新增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國家規范公告的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廢鋼鐵加工利用企業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位、第五位,國家級能效、水效領跑者實現重大突破。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統將深入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三大行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厚植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首先,大力實施“1269”行動計劃,鍛造產業綠色競爭新優勢。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用能結構、原料結構,推進工藝流程再造,擴大高端鋼鐵、綠色建材等產品供給,到“十四五”末,鋼鐵、水泥熟料等產業達到能效標桿的產能比例超30%。另一方面,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等綠色低碳制造業,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打造一批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其次,大力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完善政策體系,出臺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綠色制造梯度培育辦法,細化預拌混凝土等行業低碳轉型計劃。嚴格能效約束,加大節能審查力度,創新實施部門聯動的工業節能監察,分區域、分行業強化工業用能監測管理。推動資源綜合利用,提高電爐鋼、再生有色金屬產能比例,擴大工業固廢利用規模,推動再生資源利用企業規范發展。強化服務支撐,持續推進“江西綠色制造服務行”,深挖綠色發展潛力,推動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爭創國家綠色示范標桿。
第三,大力實施工業設備更新行動,加快技術裝備綠色升級。落實全省工業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分產業推廣綠色低碳工藝技術,加快老舊設備替代和不達標設備淘汰,推動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改造。推進“千項技改、萬企升級”,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向,扶持重點技改項目1000個以上、開展技改升級企業1萬家以上。
江西衛視記者:礦山生態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能否介紹下我省在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面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曾曉軍:感謝您對礦山生態修復的關注。礦山生態修復對于保障生態安全,統籌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作為礦業大省,我省現有生產礦山600余座,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仍有約9萬畝待修復,全省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壓力大、生態修復任務重,省自然資源廳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穩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在全國出臺首個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并從加強源頭管控、吸引多方參與、積極招才引智、強化協調聯動等方面,明確提升礦山綜合治理舉措。
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新設礦山的開采規模、服務年限需符合礦產資源規劃要求,鼓勵已有礦山增儲上產和整合開發,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2018年以來新建礦山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其他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礦山生態環境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對礦山企業生態修復義務履行情況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年度檢查,將問題企業列入異常名錄或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三是實施重大工程。完成贛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試點項目,治理廢棄礦山面積119.59平方公里;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修復廢棄礦山357座,面積2.47萬畝;實施贛州和撫河流域兩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前不久,又成功申報江西長江流域(贛江中游-湘江源片)、江西長江重點生態區(饒河源-信江流域)2個示范工程,項目總數居全國首位,將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6.5萬余畝。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規范礦業權出讓。礦業權出讓前,廣泛征求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意見,對各類限制禁止勘查開采區嚴格按規定避讓或保護。將礦山生態修復要求納入礦業權出讓公告和出讓合同,引導礦業權人切實提高生態保護修復意識。
二是有序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根據有關要求,制訂我省綠色礦山建設相關文件,細化目標任務。開展國家級綠色礦山遴選和年度綠色礦山抽查檢查。對剩余儲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產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生產管理,做好閉坑前的生態修復工作。
三是扎實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以礦山生態修復基金管理為抓手,督促企業履行“邊開采、邊修復”義務。大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地方標準研究,探索建立生態修復技術名錄。持續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繼續落實省級獎補制度,安排省級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資金用于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記者:《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等一系列目標,請問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達到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要求?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楊鵬:省生態環境廳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美麗江西建設,大力促進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協同增效,以實現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目標要求。
一是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取得新突破。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強科技支撐,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強化源頭管控,大力推動NOx和VOCs減排,加快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積極推進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強化秸稈露天焚燒管控,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持續開展飲用水安全保障提升、開發區污水收集處理提升等專項行動,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穩定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加強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和農用地污染源頭防控指導,有序推動全省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持續發揮生態環保督察“利劍”作用,堅持督幫一體,聚焦各類督察問題整改,不斷壓實整改責任,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全過程跟蹤問效。
二是在全面推進美麗江西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加快實施全面推進美麗江西建設2024年重點任務清單,通過“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推動美麗江西建設各重點領域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鞏固提升“1+6”市縣兩級美麗建設試點成果,謀劃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的美麗江西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積極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加強美麗建設系統謀劃和制度設計。以建設美麗江西先行區為著力點,分類施策推進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研究制定更多具有江西特色的美麗建設標準指南,著力打造一批美麗學校、美麗工廠等“美麗細胞”,加快形成樣板示范、以點帶面的良好態勢。
三是在推動全省自然生態保護上開創新局面。強化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加大對生態破壞問題的監督力度,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完善監管網絡,強化任務責任落實,推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立法調研,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扎實推進示范創建提檔升級,探索實踐“升級版”的示范創建模式。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不斷提升創建質效,力爭我省國家級示范創建數量進位趕超。引導和激勵已命名地區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探索“兩山”轉化模式,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發展,促進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轉化。
江南都市報記者:我們關注到近年來江西在加快建設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請介紹下我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江西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木蘭:感謝您對林業工作的關心關注。2021年,國家林草局與江西省決定共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我省是全國兩個局地共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的省份之一。省林業局抓住機遇,大力推進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舉措和成效有。
一是持續強化政策引領。2020年以來,省政府連續三年先后出臺推動油茶產業、竹產業、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去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油茶資源擴面提質、產業轉型升級、山茶油市場開拓等三項行動,著力推動油茶三產融合發展。省人大出臺全國首部規范油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省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出臺加快推動“以竹代塑”發展若干舉措,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二是加大項目資金保障。成功爭取中央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先后落戶吉安、贛州兩地,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11億元,其中吉安5億元、贛州6億元。省財政持續加大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投入,新造油茶補助由每畝500元提高到1000元,竹產業毛竹低改、筍竹兩用林建設、雷竹新造補助分別從每畝150元、250元、350元提高到300元、500元、600元,森林藥材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培育補助分別從每畝80元、200元提高到200元、400元,支持全省建設油茶、竹林、森林藥材示范基地,拓展資金使用方向,由主要支持一產發展向支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轉變。打造面向全省林農林企的林業金融服務平臺,推出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油茶長周期貸款、林下經濟收益權貸款、“林農快貸”等金融產品,全省累計發放林權貸款338億元。
三是健全完善產業鏈條。與中國林業集團按照“央地共建”模式成功組建中林(江西)林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推動魯麗集團新建百億元竹木新材料加工項目落戶吉安市安福縣。在北京、上海分別召開江西油茶產業政策說明暨項目推介活動,吸引國內相關頭部企業來贛投資油茶產業,簽約油茶項目11個,簽約金額12.8億元。積極引導各地打造“一縣一品”產業發展新業態,涌現出“南康家具”“弋陽雷竹”等林業產業集群。
四是堅持林業科技創新。瞄準林業產業關鍵技術難題,設立了油茶、毛竹、樟樹科研專項,每個項目安排科研資金1000萬元以上開展技術攻關。建立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科技示范基地150多個。開發“林技通”APP,實現林農與專家的線上交流,服務林農突破1000萬人次。依托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立項實施毛竹、雷竹、薄殼山核桃、青錢柳、鐵皮石斛等多個經濟林品種及木竹材加工等相關研究項目。開展送科技下鄉、科技特派員行動等科技服務活動,對接全省林業企業、專業合作社,解決一大批林業生產實際問題。
五是唱響森林旅游品牌。積極打造以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為主產品的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全省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6處、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55處。成功舉辦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周)”和三屆“江西森林旅游節”,不斷唱響江西生態品牌、旅游品牌。
通過以上措施,江西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等林業產業快速發展,三大重點產業經營面積、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產業帶動從業人員約800萬人。全省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53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364家;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家,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4家,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32家。2023年林業總產值突破65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林業產業在促進生態富民、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資訊編輯:羅瑩 021-26093550 資訊監督:顧璘資訊 13851793904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