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江西省鷹潭市人民政府印發《鷹潭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主要闡述了規劃期內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規劃確定了10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科學謀劃和編制好《規劃》對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編制情況,現對《鷹潭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政策出臺背景和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十四五”時期是鷹潭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也是鞏固提升“十三五”期間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加快推進建設美麗鷹潭的關鍵期。科學謀劃和編制好《規劃》,對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鷹潭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鷹潭名片。根據《江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鷹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結合鷹潭實際情況,制定了《規劃》。
二、目標任務
《規劃》圍繞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加快建設“智銅道合、強富美優”新鷹潭的目標,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城鄉人居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機制更加健全。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得到有效監管,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生態環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危險廢物、重金屬等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持續增強。
——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補齊,環保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三、范圍時限
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范圍為鷹潭市。
四、主要內容
《規劃》是“十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主要闡述了規劃期內生態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全文共13章,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現狀與形勢。從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生態示范創建成果豐碩、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環保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補齊、經濟綠色轉型發展得到提升、環境保護推出創新性舉措等方面總結了“十三五”以來的成就。同時,闡述“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部分是總體要求。主要闡述了“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環保為民,系統治理、協同增效,改革引領、創新驅動等基本原則。科學設置了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改善等5大類26項主要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5項,預期性指標11項。
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務。確定了10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持續推進結構調整,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能源和交通清潔低碳轉型。
二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圍繞落實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積極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管理。
三是加強協同控制,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強化區域協同防治,深化工業廢氣治理,推動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
四是統籌推進“三水共治”,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強化流域水環境治理,優化水資源利用,推進水生態保護。
五是推進系統防治,持續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按照“防、控、治、管”的總體思路,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以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強土壤污染源管控與安全利用,實施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推進重金屬及尾礦污染綜合整治。
六是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助力鄉村生態振興。以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種植業污染防治,強化養殖業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
七是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推進生態系統修復,強化生態保護監管。
八是強化環境風險防控,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核與輻射、工業集聚區環境管理和風險防控,推進重點領域風險防范。
九是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和治理市場機制,完善生態環境法治與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監管能力。
十是開展全民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積極弘揚生態文化,普及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全民生態意識,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推進生態環保全民行動。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強化資金保障、強化考核評估、健全公眾監督等方面提出措施要求。重在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強化規劃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進展情況的監測評估,合力推進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
資訊編輯:菅文璐 021-26096691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